2019年终总结

(这是公司同事2019年年终总结 --- 编者)

 

1、比较

 

  经济学十大原理里面,有一条就是:理性人考虑机会成本;

  投资也是一样,不同的生意,不同的公司之间,要进行反复比较;

  按照巴菲特芒格的说法,就是投资要有一个准绳,可口可乐就是他的准绳,其他投资机会都被拿来和可口可乐比较到底哪个更好。

 

  人最稀缺的是时间;

  精力的分配,是权衡比较的结果;

  哪个行业更值得长期积累,哪个行业更有可能研究清楚,才更值得花时间。

 

比较生意:

  1)钢铁<煤炭<水泥,从技术的相互替代性、成本的差异性、区域化竞争还是全国/全球竞争这些角度来比较;

  2)饮料<白酒;大部分饮料的生意,比几个高端白酒的生意要差;饮料之间的互相替代性、饮料的生命周期、渗透率提升空间、长期ASP可提升的空间都远差于高端白酒;

  3)茅台>银行,茅台供给稀缺,长期受益于社会财富的积累,ASP不断提升;银行在欧洲、日本等人口老龄化区域,息差受损于社会财富的积累;茅台无杠杆,银行高杠杆;茅台理论上可以100%分红,银行做不到

 

比较公司:

  1)潍柴>威孚,管理层、激励机制、产业链布局的完整性、国际化拓展、新技术的储备;

  2)顺鑫>白云山,产品的不可替代性、产品升级的空间、产品区域拓展的空间、产品市场份额提升的空间

 

2、刨根问底求知欲

 

  过去研究一个问题,经常动作没做到位,研究流程不完整,这样有投资机会时大概率也是抓不住的;

  古井、绝味,之前都看过;再早之前,汽车4S店也看过;

  研究流程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:通过初次覆盖之后,把关键但还没解决的问题清单列出来,然后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不断思考、逐个击破,以前研究公司都没做到这点;

  绝味,以前只是静态的算它开到2万家店,大概对应多少利润和市值空间,但是这个公司做到1万家店的时候,积累了什么别人不具备的能力,未来潜在可拓展的业务是什么?

  汽车4S店,中升和其他公司比,做到了哪些不一样的事情?未来要跟踪哪些关键数据;

  想清楚之后,后面要逐季度跟踪业绩,管理层交流,电话会议等还是要参加,不然没法抓住机会;

  如果第一次没想明白,相当于这个传感器没有建立起来,当后面碰到发生微变化,就没什么反应。

 

3、几点小体会/教训

 

  1)找到新增的需求空间:立讯代工的无线耳机,苹果3年时间创造出了一个2000亿的市场;物业股,随着新房竣工交付,部分物业股的增长确定性是很强的;

 

  2)找到意气风发的公司:市场份额提升、产品渗透率提升、国际化拓展、应用领域拓展等等;潍柴、顺鑫VS神华、白云山;

 

  3)找到关键数据:重卡保有量、当年销量、公路货运周转量数据;公交车保有量、公交车客运里程数据;挖掘机保有量、固定资产投资形成额、挖掘机利用小时、挖掘机市场份额数据等;无线耳机的销量数据;牛栏山每瓶酒生产成本3.7元,出厂7.5元,终端10-15元,而浓香型白酒生产成本最低10元,出厂20,终端30-40元,牛栏山每瓶酒广告费0.7元,规模是牛栏山1/4的白酒企业如果要达到同样广告支出则平均每瓶酒广告支出2.8元,对于终端10几块钱的酒来讲,每瓶广告成本差2.1元属于巨大的差异;

 

  4)可持续跟踪的信息源比较重要,比如潍柴咨讯,每天都讲这个公司新的动态,管理层在干什么,每天花2分钟就了解这个公司在干什么;类似的比如酒业家,酒说公众号,包括如果专注于电子产业研究投资的人,每天花5分钟浏览一下苹果、华为的新闻,也是有必要的,这样对无线耳机的销量自然就很清楚了,实际上每天也只需要花5分钟;把偶然、随机的动作,固化成一个每天都去做的习惯;

 

  5)感受优秀企业家:

  a、潍柴谭旭光:不争第一就是在混、一天当做两天半用;

  b、牛栏山宋克伟:长期主义、做企业要耐心;

  c、平安谢永林:救火队长,从平安证券到平安银行,推动集团资源整合,推动零售转型,执行力极强;

  d、美的小天鹅殷必彤:提升产业链经营性效率,提升市场份额,从洗衣机到空调都做得很成功

 

4、投资方面

 

  对不同行业不同公司进行反复比较,不要在平庸的机会上浪费仓位;拿神华H的预期收益率是年化10%,那么当出现确定性20%IRR的机会时应该果断切换过去,不然就拖累收益;

  通过刨根问底求知欲,把关键问题想清楚,想清楚之后,知道该跟踪哪三样东西;这三样东西就是关键变量;当关键变量出现变化时,也就是机会来临时,就要下重注,如果只买了10个点,即便翻倍也只贡献10%收益;

  分仓持仓,集中突破,对一个公司的持仓不能永远是10个点一成不变;仓位要和风险收益比、确定性程度结合起来;

  当幸福来敲门时要在家。

 

5、希望2020年能做到的事情

 

  1)每天看一份年报(复杂的企业可以2-3天看一份),把年报里面关键数据整理出来;

  2)每天看一份券商深度报告;

  3)看30-40本书